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外国语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等取得长足进步,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坚持“强基创优” 党建质量全面提升
聚焦政治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学院党委贯彻落实学校“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方案和“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用好红色资源、塑造信仰“充电站”,厚植文化底蕴、打造育人“能源网”,建设书香学院、推动发展“加速度”,建起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发挥的“中场线”、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生命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风景线”,实现党建全面提质,切实增强师生拥护“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聚焦组织建设,厚植组织优势。深化“1+6”改革,闭合组织结构环,持续实施“旗帜”工程、“强基”工程、“阵地”工程、“先锋”工程和“头雁”工程等五大工程,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推进党支部优质化品牌化建设,规范党员教育和组织发展工作,建成高标准“党员之家”,支部书记交流述职制度有效落实。
聚焦思想政治建设,强化理想信念。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将“三会一课”搬上“云端”,推送“历史上的今天”等抖音、微信新媒体信息600多条,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党员学习热情,引导师生用党的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定信念、汲取力量。
强化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锻造立德树人“新铁军”。构建党委立标杆、支部树样板、党员做先锋、党建促发展的“四位一体”党建引领育人机制,建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院10名骨干教师分布在6个民主党派,深化结对交友,鼓励参政议政,定期组织“陶园半月谈”,推动共绘发展“同心圆”。致公党支部被评为2019年度致公党省委“引凤工程”先进集体。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下,始终做到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两不误,切实保障学院的安全稳定。
三年来,学院党委获批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获得省教育工委2020年度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多次获校党建工作创新奖一等奖、二等奖,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教工第一党支部为首批优质党支部,支部书记工作室为首批重点建设单位。二级党组织重点书记项目2项,党支部重点书记项目2项。党员教师获批省部级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3项,市厅级研究项目2项。陈燕等4名教师获得学校“高尚师德奖教金”。
坚持“对标一流” 专业建设稳中有进
学院主动对接“新文科”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完善发展“5A”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成果产出。
专业建设,拾级而上。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艾瑞深校友会被列为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6星级(A++)专业,在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验收中获 “优秀”等第。英语等专业通过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估,推动“大学英语+特殊用途英语”的课程体系改革,为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语言支持。
课程开发,成效显著。“英美诗歌”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美国文学”和“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获评省一流本科课程。《应用英语教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课例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教程》等省重点教材相继出版。成立外语类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中心,建成示范课程8门。与盐城中学等学校共建教学案例库9个,出版教材3部;与外研社、外教社等外语类权威出版社合作建成覆盖核心课程试题库8个。
教育教学,硕果累累。以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英语教育系”为引领,以核心课程群为单位,形成36个教研团队。加强校校、校企合作,完成或在研省级教改项目2项、省规划项目5项、省中小学教研室项目6项、市厅级课题20余项。获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教研论文200余篇,其中高质量水平论文52篇。教师在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等重要赛事中荣获各类奖项75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国大学生韩国语演讲大赛、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标志性学科竞赛中荣获各类奖项260余项,完成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获评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6篇。
坚持“科教融合” 申硕工作多点突破
学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地方,科教融合,主动对接基础教育需求,开展教研科研服务。针对外语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基础薄弱等问题,探索建立激励和培育机制,狠抓科研基本功。对各专业教师进行分层、分类引导,传帮带结合促科研,使得老中青教师科研基础得到不同程度提升。新进教师的“科研入门讲座”,是青年教师入职必不可少的第一课;中级职称教师的“科研提升论坛”,是教师每学期的必修课;高级职称教师和博士们的“高层次项目申报论证”,也保证外国语学院科研工作持续发力。目前外国语学院已经完成或在研国家级项目5项,教育部项目2项,江苏省社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8项,市厅级项目40余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2项,市级科研成果奖8项;发表SSCI、SCI论文4篇,C刊、中文核心50余篇。
科研为学科服务,学科促进科研提升。2020年以来学院以申报硕士点为抓手,狠抓学科建设,全面落实申硕各项指标要求,增加省级以上基础教育类项目10项,市级16项,基础类高水平教学论文16篇。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6人,与青海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在职研究生19人;增加硕士生导师5人,目前具有博硕士生导师资格总人数11人。
坚持“人才引擎” 师资结构持续优化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学院坚持人才强院发展理念,用好指挥棒、打好组合拳、下好先手棋,全面做好人才引育、人才服务,扎实推进人才工作。
学院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师生全面参与”的人才工作体制,依托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等优势,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为教师施展才干和成长发展创设优质空间。支持教师赴国内外访学和参加学术会议,为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提供强大支持。近四年,学院有11人成为兼职博士硕士生导师,12名青年教师博士毕业。1人晋升教授,6人晋升副教授。
学院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多措并举延揽人才。近两年引进博士5名,为引进人才创造最优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人才进得了、留得下、能发展。每年还聘任5-6名外籍教师,加强人才队伍国际化。
学院健全保障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对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性成果的教师,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立教职工荣誉体系,挖掘平台优势和团队优势,引育并重,搭台子、压担子、给任务,促使人才在勇挑重担中成长。
坚持“学在盐师”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不变的使命。学院聚焦高质量外语人才培养,狠抓教风学风建设,落实推门听课制度,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抬头率”,组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和学风建设活动,营造“学在盐师”的浓郁学习氛围。打造“多语种讲好红色故事”等党建品牌,形成语言类文科专业“涵芬蕴秀”的晨读育人新形态。
创设国学讲堂和阅读空间,通过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强化价值引领。让“学在盐师”成为校园最美风景,让学生在融通中外的文化学习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全面提升专业能力。
多措并举打造优良学风。推行学业预警制度,及时干预学业危机;推进学术导师制度,跟进指导学生生涯规划;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库;强化安全责任制度,确保学生人头、位置、行踪“三个清楚”;落实“一对一”个体咨询,考级考研考编全过程服务;完善学生奖惩制度,评奖评优过程中选树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定期举办中俄、中韩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多语种演讲大赛、专业技能展演等活动,依托重大节日开展“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十米长卷手绘等活动,朝鲜语专业师生经常性承担中韩合作论坛等政府会务服务工作,学院每年组织千余名大学生分赴贵州、黑龙江等30多个省市开展手绘乡村、爱心课堂等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育人功能。学院获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总支、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江苏省“博爱青春”十佳项目、江苏省青年创益项目大赛“银奖”等荣誉。我院1名同学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名同学获聘盐城市青年友好使者。
学院连续多年获学校招生宣传、志愿服务、就业创业、考研考编工作先进集体,校园安全综合管理暨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新时代新征程,外国语学院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守正创新,始终高扬党旗,踔厉奋发,攻坚克难,书写好办学育人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